床虱”公眾防護小貼士
一、基本知識
床虱是臭蟲的俗稱,屬昆蟲綱半翅目臭蟲科臭蟲屬種群。無翅、體小,屬于不完全變態昆蟲。其發育過程包括卵、若蟲、成蟲3個階段。其中,若蟲分為5個齡期,成蟲產卵及若蟲蛻皮前均需要吸血至少1次。臭蟲具有很強的耐饑餓能力,研究發現溫帶臭蟲野外種群在饑餓條件下可以存活5個月之久。
目前全世界已知臭蟲科的種類為6亞科、24屬、110種;在臭蟲屬的23個記錄種內,20個種偏好于取食蝙蝠血液,1種取食鳥類的血液,而溫帶臭蟲和熱帶臭蟲與人類關系密切,主要靠吸食人血為生。溫帶臭蟲主要分布于溫帶地區,熱帶臭蟲多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而在熱帶地區往往兩種臭蟲會同時存在。
臭蟲有群棲習性,是晝伏夜出性昆蟲,該蟲白天大部分時間躲藏在床和沙發的縫隙、角落里,屋內墻壁的裂縫中,以及電源插座和電線槽內,只有在晚上人們入睡后才出來覓食。
臭蟲的吸血過程持續約3-10分鐘,在吸血過程中臭蟲會不斷地更換位置以便吸取足夠多的血液。飽餐后的臭蟲會迅速返回藏匿處消化食物,待消化完血液后臭蟲會再次出來尋覓食物。
現有研究表明臭蟲不會傳播疾病。臭蟲對人類的主要危害是吸血騷擾,嚴重者可導致過敏性休克;此外,長期被叮咬吸血還將誘發失眠、焦慮,甚至抑郁等心理疾病。
二、防護指南
(一)個人防護。
1. 注意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勤換衣物和床單。
2. 旅行過程中如在入住的酒店床墊等部位發現有臭蟲活動的痕跡或銹色斑點(蛻皮后的臭蟲外殼或糞便),要及時更換房間或酒店。旅行結束回家后可在鋪好塑料餐桌布的臺面,逐一檢查衣物及物品,特別是衫褲鞋襪等物品,防止將臭蟲帶入家中。
3. 出現臭蟲叮咬的應急處置:被叮咬的痕跡通常會在一到兩周內消失。期間個人應避免抓傷叮咬處,并保持受影響部位清潔。如產生較嚴重的過敏反應,癥狀包括咬痕擴大和咬痕疼痛腫脹,立刻前往就醫。
(二)家庭防控。
1. 加強室內通風和干燥,保持家居環境干爽。
2. 做好室內環境清潔,及時更換剝落的墻紙,填塞墻壁、家具和臭蟲可滋生的縫隙、孔洞。
3. 應急處置。如發現家具、床品等有臭蟲活動的痕跡或銹色斑點(蛻皮后的臭蟲外殼或糞便),可噴灑殺蟲劑進行處理。在使用殺蟲劑時,要按照使用說明書操作;使用殺蟲劑后,及時清理和通風,消除殘留的氣味。也可以用吸塵器進行處理,并預先在吸塵器的收集袋中加入一些殺蟲劑。如果發現臭蟲的點位和數量較多且難以徹底清理,可以請專業的殺蟲機構進行處理。
(三)公共場所防控。
1. 加強通風,保持房間環境干爽。
2. 做好場所環境衛生整治,重點加強床架、床墊、床腿、家具連接處、床頭柜、地腳線等角落和物品的日常清潔,堵塞墻壁、家具和臭蟲可滋生的縫隙、孔洞。
3. 應急處置。如發現家具、床品等有臭蟲活動的痕跡或銹色斑點(蛻皮后的臭蟲外殼或糞便),可噴灑殺蟲劑進行處理,在使用殺蟲劑時要做好個人防護并注意使用后房間的通風。對床單、窗簾等被臭蟲污染的織物可先用密封厚膠袋或膠箱盛載,然后用不低于80℃的熱水浸泡或徹底清洗,以干衣機將衣物、被鋪焗干更佳。經處理后的衣物應先存放于密封的厚膠袋或膠箱,確保沒有臭蟲后再使用。如果發現臭蟲的點位和數量較多且難以徹底清理,可以請專業的殺蟲機構進行處理。
來源: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網站



鄂公網安備4201110200489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