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冬季健康風險提示
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溫馨提示:秋冬季天氣轉涼,呼吸道和腸道傳染病等疾病傳播風險上升,2025年秋冬季我省需關注流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手足口病、諾如病毒感染和瘧疾等。
一、流感
流感主要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傳染性強,可導致高熱、咳嗽、頭痛、全身酸痛等癥狀,嚴重時還可能引發肺炎、心肌炎等并發癥。
主要建議:
(一)疫苗接種是最有效手段:推薦6月齡以上人群每年接種流感疫苗,特別是老年人、嬰幼兒、孕婦、慢性病患者和醫務人員等高危人群應在流行季前完成接種。
(二)做好個人衛生防護: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并使用七步洗手法,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肘部完全遮住口鼻,使用后紙巾應妥善丟棄。
(三)減少傳播風險:流行期間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密閉場所,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出現癥狀立即居家休息,避免帶病上學上班。
(四)改善居家衛生:定期開窗通風,每日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對門把手、電梯按鈕等高頻接觸表面進行日常清潔消毒。
(五)增強自身免疫力:保持均衡營養,適量補充維生素,堅持適度鍛煉,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疲勞。
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以飛沫和接觸傳播為主。臨床表現主要為咽干、咽痛、咳嗽、發熱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覺味覺減退或喪失、鼻塞、流涕、腹瀉等。
主要建議:
(一)科學佩戴口罩:在醫療機構、密閉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規范佩戴口罩,建議選擇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護級別的口罩。
(二)加強手部衛生:使用流動水和肥皂洗手,或使用含75%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劑,避免用未清潔的手觸摸眼、鼻、口。
(三)保持社交距離:疾病流行期間,注意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室內場所保持良好通風。
(四)做好健康監測: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癥狀應居家觀察,必要時進行核酸檢測,如癥狀加重或出現呼吸困難應立即就醫。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見于5歲以下兒童,主要通過接觸傳播。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口腔黏膜皰疹或潰瘍,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現皮疹。
主要建議:
(一)加強個人衛生:不共用個人物品,教導兒童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特別是在進食前、如廁后和接觸公共物品后。
(二)物品清潔消毒:對玩具、餐具、毛巾等兒童常用物品進行定期消毒,餐具需徹底清洗后煮沸或用消毒柜消毒,保持家庭環境清潔衛生。
(三)減少聚集暴露:疾病流行期間,避免帶孩子前往人員密集、通風不佳的公共場所,患病兒童應居家隔離直至癥狀完全消失,避免交叉感染。
(四)集體單位防控:托幼機構應嚴格執行晨午檢制度,發現病例及時隔離,加強對場所和物品的消毒。
四、諾如病毒感染
諾如病毒感染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易在集體單位暴發。主要癥狀為嘔吐、腹瀉、腹痛、惡心等,癥狀突發且傳染性強。
主要建議:
(一)嚴格飲食衛生:不飲用生水,食物應徹底煮熟,特別是貝類等海產品,生熟食品分開處理和存放。
(二)規范手部清潔:使用肥皂和流動水充分洗手,特別是在如廁后、進食前和準備食物前。
(三)規范處理污染物:使用含氯消毒劑對嘔吐物、腹瀉物進行覆蓋消毒,清理時應做好個人防護。
(四)患病期間隔離:患者應居家隔離至癥狀完全消失后72小時,避免為他人準備食物或照顧他人。
(五)做好清潔消毒:酒精對諾如病毒無效,用含氯消毒劑(比如84消毒液)擦桌面、馬桶、門把手等高頻接觸部位。 =
五、瘧疾
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寄生蟲病,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典型癥狀包括周期性發冷、高熱、大汗,伴隨頭痛、肌肉酸痛等,極易被誤認為是普通感冒等疾病。
主要建議:
(一)做好防蚊措施:在瘧疾流行區工作或生活時,盡量避免在黃昏至黎明蚊蟲活動高峰期外出。如外出,應穿長袖衣褲,使用驅蚊劑。住所安裝紗門和紗窗,睡覺時使用蚊帳。
(二)做好旅行防護:出國前,應了解目的地瘧疾流行情況,可到當地醫療衛生機構或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獲取咨詢建議,做好防護用品準備。在旅行期間如出現癥狀應及時就醫。
(三)及時診斷治療:從瘧疾流行區返回后,如出現發熱等癥狀應立即就醫并告知旅行史,早期規范治療可有效防止重癥發生。
(四)配合公共衛生措施:遵守出入境檢疫規定,配合疾控部門開展媒介監測和防控工作。
作者:健康教育所 馬麗娜、監測預警與應急指揮中心 彭雨霜
審核:健康教育所 朱紅、 監測預警與應急指揮中心 楊芳



鄂公網安備42011102004892號
